“传承中华师道,弘扬教育家精神”——我校举办“师享汇”(第10期)教师研讨交流活动

发布者:庄海伟发布时间:2025-01-07浏览次数:17

   近日,“师享汇”(第10期)教师研讨交流活动在松江校区一楼中庭成功举办,2024“行思中国”(曲阜站)研习班的教师代表们汇聚于此,畅谈研习心得。

   活动以“传承中华师道,弘扬教育家精神”主题视频开场,俄罗斯籍教师Maxim Shishkov和英语学院教师路培欣作为中外教师代表先后分享研习心得。俄罗斯籍教师Maxim Shishkov认为,这次前往孔子的故乡研习意义非凡,我们追寻中国文化和教育中过去与当下的联系,深刻认识到《论语》中“斯文在兹”的师道精神,也会将其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说这是一次文化传承和命脉赓续之旅。英语学院教师路培欣表示,非常开心参加“行思中国”教师国情研习班,能够借此机会和其他部门、院(系)的优秀教师以及来自各个国家的外教们积极对话,希望在工作中延续这段研学旅途的愉快交流,以后也将积极参与到“教师学术共同体”的各类活动中。最后,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赵秋艳对研习教师的顺利结业表示祝贺,并为教师代表颁发结业证书。

   “SISU师者·师享汇”是我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打造的“学校—教师”研讨交流平台。自2023年起组织海归教师、青年教师、外籍教师等不同教师群体,围绕“全国两会”“雷锋精神”“《教师手册》”“图书配置”等主题研讨交流,目前已开展10期。

 

教师研习心得分享(部分)


高级翻译学院巩婧恬

这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机会。本次我还担任了外籍老师的同传,让我有机会分享中华文化精髓,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理解的不足。从在曲阜师范大学的开班仪式、李校长的讲座到尼山圣境、三孔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实地教学,让我领略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学无止境,这次活动经历将激励我成为更好的中国文化使者和更好的教育工作者。


Lame Maatla KENALEMANG-PALM (瑞典籍)

参观曲阜,探寻孔子文化之旅是一次令人受益匪浅的经历。此次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孔子的教诲对中国思想、伦理和教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特别注意到儒家思想(如卓越的学术、良好的道德品质、尊重他人和终身学习)是如何融入中国教育体系的。这次学习行程让我了解到中国学生对老师所表现出的深深敬意。


法学院赵守政

作为上外法学院的一名专业教师,本次研习让我有机会将海外学习的经验、法学专业知识与中国传统国情教育相结合,这是一次极具启发性的学习之旅。我更加坚信,不仅要传授学生法律知识,更在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意识,这一点对于侧重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上外学生而言尤为重要。非常期待将这次研修的收获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和研究中,为上外培养更多优秀的涉外法治人才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Ourania Katavouta(希腊籍)

这次曲阜之行是我进一步了解中国伟大哲学家孔子的难得机会,他的智慧和影响是举世公认和尊重的。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成为研习团队的一员,感受曲阜师范大学的热情好客。曲阜之旅对我有很大的教育价值,我认为这是一次重要的学习之旅,同时也是一次历史之旅。它强调了教师在人民和国家的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强调了教育的永恒价值,正如我们在《论语》中所读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AlinOlteanu(罗马尼亚籍)

这次的学习之旅让我领略了中国一些文化深厚、独特美丽的地方,在那里我经历了内心平静与安宁的时刻,每一次的讲座都会让我陷入对悠久历史和深刻哲学的深入思考。这有助于我理清中国文化的脉络,充实我的思想。另外很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认识了几个跨单位的中国同事。这次学习之旅也丰富了我在上外的工作生活,期待着今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次学习之旅是一场对心灵的按摩。


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甲旬

此次曲阜培训让我深受教育,主要感受如下: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师丰富知识结构、涵养优秀道德品行的宝贵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家精神产生的历史文化土壤。第二,教师需要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用学生听得懂、学得进、做得到的方式对内讲好中国故事,用国际社会听得到、看得见、学得会的方式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第三,教师要融入育人共同体,学习和传承古今伟大教育家的精神。将其融入到自身教学实践中,践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努力成为“大先生”。


(外籍教师的研习心得由对外合作交流处张贇老师编译)